
林氏璧孔醫師的新冠病毒討論會
林氏璧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幫你解說新冠病毒,疫情,疫苗的種種。
希望早日回歸旅遊部落客的身份。
有事請聯絡:linshibi@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ategorias: Salud
Escuchar el último episodio:
1.WHO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在6月25日開會後,一致建議世衛組織總幹事現階段應確定疫情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2.報告中討論了五月以來在47個國家已經有了3040例通報。目前主要在歐美流行的猴痘和在非洲觀察到的病程表現通常不典型,可能僅有少數疹子,侷限在生殖器,鼠蹊部,肛門周圍,而不會到全身。他也可以在發燒,淋巴結腫大,疲勞前就有疹子。
3.多半都是輕症,極少數需要住院。目前僅通報一例免疫不全的患者死亡。似乎致死率也和之前有所改變。病毒有可能突變到比較會傳染,但致死率也降低。起碼不像非洲看到的1%甚至到10%的致死率。
4.一些初步的研究估計此波R0值是0.8,但在高風險族群比方說和患者從事高危險性行為者,則會大於1。荷蘭研究平均潛伏期是8.5天,但可以在4.2到17.3天之間。目前只有10位醫護人員染疫,不過9位都是非職場感染。
5.WHO委員會決定目前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需要繼續關注後續發展。如果有以下狀況發生,可能都要重新評估:
a.接下來的 21 天內報告的病例大為增長,在目前受影響的人群中和之外,比方說在性工作者中發生的比例。
b.有證據表明在更多國家造成明顯傳播,或在已流行國家還產生了更多傳播。
c.在弱勢群體的病例數量增加,比方說免疫不全族群,包括控制病況不佳的HIV帶原者,孕婦和兒童。
d.若有報告臨床嚴重程度增加的證據,比方說死亡率或是住院率增加。
e.若有證據表明在歐美反向感染到動物。
f.若有證據表明病毒有明顯突變導致其傳染力、致病力或免疫逃逸特性增強,對病毒藥物有抗藥性等等。
g.若在西非和中非國家以外的地方發現致病力更強的病毒株流行的證據。
p.s.PHEIC指的是「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事件」;該事件狀態在「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時啟用。
自2009年以來,共計有六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是: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2014年小兒麻痺疫情、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2015年至2016年茲卡病毒疫情、2018年至2019年剛果伊波拉疫情,以及於2020年1月31日宣布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04b解讀:
1.此波猴痘疫情已經超過3000例,八成都在歐洲。多半都有性行為密切接觸史。WHO報告中表示此次病毒有不典型表現,不會像傳統上先發燒然後起疹子,從臉部開始,然後到身體其他部位這樣的病程。這次滿多病患可能僅有少數疹子,甚至只有一顆。他可以侷限在生殖器或是鼠蹊部,肛門周圍,而不會到全身。他也可以在發燒前就有疹子。我個人猜測這樣的不典型表現,似乎代表病毒本身已經有突變了。和之前在非洲看到已經不同。這樣輕症的表現,可能讓這個病較難診斷,且已經在歐美傳播一陣子了。
2.目前僅通報一例奈及利亞案例死亡,似乎致死率也和之前有所改變。病毒有可能突變到比較會傳染,但致死率也降低。起碼不像非洲看到的1%甚至到10%的致死率。
3.目前不是很確定性行為體液是否會傳染。但確定的是透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皮膚疹子是會傳染的。
4.在非洲比較常見的傳染途徑是囓齒類傳染人,但這波歐美疫情顯然主要應該是人傳人,且多半是親密接觸。
5.我個人目前不會特別擔心猴痘,至少威脅不會有新冠病毒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a.目前看來飛沫甚至空氣傳染應該不是主要傳播途徑。不然我們看到的案例數理當更多。且在戴口罩勤洗手的新冠防疫習慣之下,應該不太容易傳播。主要要提醒的是,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
b.此疾病已經有疫苗也有藥物。且絕大多數都會自己好。
c.這是DNA病毒,不會像RNA病毒一樣這麼容易突變。
別被新聞嚇到了!我不會理解猴痘為下一個大魔王。新冠對於全人類的威脅目前還是大很多啦。
來複習一下猴痘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40187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pay.firstory.me/user/linshib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isodios anteriores
-
466 - 220628 台灣第一例猴痘境外移入 猴痘會是下個大魔王嗎? Mon, 27 Jun 2022
-
465 - 220627 重複感染定義 7~8月開放邊境?兒童腦炎重症 MIS-C更新 何謂MIS-A? Sun, 26 Jun 2022
-
464 - 220624 高端疫苗保護力84%是錯誤訊息 保護力會由WHO直接公布 Thu, 23 Jun 2022
-
463 - 220623 專訪葉庭瑜醫師 BA.4/BA.5和BA.2差距較小嗎?部分同意無敵星星理論 幼兒疫苗建議 台灣疫情走向 Wed, 22 Jun 2022
-
462 - 220622 混合免疫的證據2:NEJM卡達研究 三劑加自然感染保護力最佳  Wed, 22 Jun 2022
-
461 - 220621 無敵星星論之我見 混合免疫的證據:Science研究染Omicron無法增強免疫防重複感染嗎? Tue, 21 Jun 2022
-
460 - 220620 中南部疫情脫離高原期了嗎?從專責病房收治數來看 Sun, 19 Jun 2022
-
459 - 220618 美國FDA專家會議全票通過莫德納疫苗施打於6~17歲 Fri, 17 Jun 2022
-
458 - 220617 幼兒疫苗來了!美國FDA專家會議全票通過莫德納和輝瑞疫苗施打於6個月以上小兒 Thu, 16 Jun 2022
-
457 - 220615 Novavax疫苗 FDA專家建議使用於18歲以上EUA 心肌炎疑慮 Tue, 14 Jun 2022
-
456 - 220614 BA.4、BA.5、BA.2.12.1變異株懶人包 Omicron的表妹們需要擔心嗎?傳染力是十倍嗎? Mon, 13 Jun 2022
-
455 - 220613 日本観光廳受理外國觀光客的對應指引 我還是等自由行好了... Sun, 12 Jun 2022
-
454 - 220611 北部下行曲線確認 中南部尚在高原期 死亡人數來到高峰 致死率破千分之一 Sat, 11 Jun 2022
-
453 - 220610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要來啦!莫德納宣布含有針對Omicron的雙價疫苗可產生更高的中和抗體 Thu, 09 Jun 2022
-
452 - 220609 日本兒童確診者併發急性腦炎已至少10死?文茜的製作團隊日文很差。 Wed, 08 Jun 2022
-
451 - 220608 台灣疫情分析 假日效應星期一確診數較少 全台分六區流行曲線 遺體24小時內火化? Tue, 07 Jun 2022
-
450 - 220607 台灣第一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感染後六週內都要注意 Mon, 06 Jun 2022
-
449 - 220606 台灣視訊看診確診拿藥經驗分享 抗病毒藥開立遇到和醫師認知不同怎麼辦? Sun, 05 Jun 2022
-
448 - 220604 台灣疫情高原期何時下降?李秉穎老師的三個沒想到 Sat, 04 Jun 2022
-
447 - 220603 日本兒童也有新冠後急性腦炎?NHK報導已至少十例 Thu, 02 Jun 2022
-
446 - 專訪林氏璧(感染科醫師):疫情謠言鋪天蓋地,專家如何突破同溫層傳遞正確醫學知識?上億點閱醫師部落客經營新媒體平台心法大公開 Wed, 01 Jun 2022
-
445 - 220601 羅一鈞公布醫療量能變化 急診就診人次出現下降趨勢 日本試辦觀光團1人確診全團隔離  Tue, 31 May 2022
-
444 - 220531 郭彥均事件 很多孩子都走了?台灣兒童腦炎14例有8例改善或出院  Mon, 30 May 2022
-
443 - 兒童新冠疫苗疑慮多?我的孩子要打嗎?|范琪斐X林氏璧 Sun, 29 May 2022
-
442 - 220529 日本6/10開放外國旅行團入境 台灣人免篩免隔離 Sat, 28 May 2022
-
441 - 220528 家用抗原快篩陽性 經醫事人員確認即可確診 6種情況仍可PCR採檢 Sat, 28 May 2022
-
440 - 220527 雙北高峰已過?致死率可以守住千分之一嗎?兒童腦炎李秉穎 黃立民 林奏延說法 Fri, 27 May 2022
-
439 - 220526 猴痘monkeypox 懶人包 天花疫苗有效?會全世界大流行嗎? Wed, 25 May 2022
-
438 - 220525 注意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 5歲以下兒童疫苗進展 Wed, 25 May 2022
-
437 - 220524 台灣案例連四日下降 高峰已過?控制得宜?本週宣布全民適用快篩陽即確診 診所醫師扮要角 Tue, 24 May 2022
-
436 - 從清零到被迫共存?台灣防疫期末考,你給幾分?|范琪斐X林氏璧X呱吉X凱莉 Sun, 22 May 2022
-
435 - 220522 成功走過Omicron 新加坡是怎麼辦到的?黃韻如觀點@天下雜誌  Sun, 22 May 2022
-
434 - 220520 台灣單日破九萬 致死率站上萬分之四 第三例兒童腦炎 Thu, 19 May 2022
-
433 - 220519 新冠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調整至第4類?防疫保單之亂 Thu, 19 May 2022
-
432 - 220518 又一兒童腦炎?兒童確診送醫指引 兒童醫學會6+6建議 Tue, 17 May 2022
-
431 - 220517 密接者接種3劑者得免居隔 六十五歲以上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可投藥 Tue, 17 May 2022
-
430 - 220516 快篩陽全面視同確診? 唾液快篩 郭董口水機PCR快篩 Sun, 15 May 2022
-
429 - 220515 李秉穎老師:如果醫療量能超載 居家隔離政策可能要從3+4回到10+7? Sun, 15 May 2022
-
428 - 220513 台灣單日確診破65000 此波近48萬 115人死亡 致死率萬分之2.4 Fri, 13 May 2022
-
427 - 220512 陳培哲老師:新冠不是流感化而是感冒化 韓國做得最好 日本也不差 Wed, 11 May 2022
-
426 - 220511 台灣檯面確診數已不能反應真實流行狀況 建議各縣市可監測的指標 Tue, 10 May 2022
-
425 - 220510 新冠口服藥物懶人包 Paxlovid 莫納皮拉韋 兼論瑞德西韋 Mon, 09 May 2022
-
424 - 疫情升溫該怎麼辦?兒童、青少年、老人疫苗該怎麼選?疫情謠言大破解:專訪林氏璧(感染科醫師) Sun, 08 May 2022
-
423 - 220507 快篩陽經醫師確認即確診?境外移入改7+7 快篩實名制 Sat, 07 May 2022
-
422 - 220506 台灣確診單日破三萬 520到高峰?持續多久?陳秀熙 李秉穎意見 Thu, 05 May 2022
-
421 - Clubhouse 問答 瑞德西韋蛇毒製成?疫苗假消息 mRNA疫苗和新冠病毒的長期慢性威脅如何拿捏? Thu, 05 May 2022
-
420 - 220504 兒童新冠疫苗常見問答 兒科醫學會 何美鄉 黃瑽寧意見統整 Tue, 03 May 2022
-
419 - 220503 台灣前六萬例Omicron分年齡中重症 致死率 Tue, 03 May 2022
-
418 - 220502 台灣疫情大流行下六個防疫原則 自主防疫很重要 Sun, 01 May 2022
-
417 - 220430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之我見 台灣PCR單日陽性率近20% Sat, 30 Apr 2022